從“無人機”到“便利店+快遞代收”,末端配送還有多少種新玩法?
2018-10-15 00:00:00
1511
此次漲價體現了末端配送的壓力。近年來,在配送效率低下、成本高企及消費者要求提升等多重夾擊之下,末端配送產生了很多“新玩法”。
01
“無人配送”時代腳步臨近
“無人配送”時代腳步臨近
快遞企業“用工荒”的問題,讓大眾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能夠降本增效的無人配送機器人上。
其實,在“無人配送”領域,幾大電商巨頭已經做出了一系列嘗試:京東、阿里、蘇寧、美團等都先后推出了無人配送車或無人配送機,有的已經進入道路測試及投入運營階段。
京東的無人配送機
這些配送機器人可以大大提升快遞員的效率,從平均每天一兩百單提升至每天一千單,在上路安全方面也進行了保障措施。比如京東的無人配送車,在送貨過程中能自動規避路障、車輛及行人,識別紅綠燈并做出反應,而且全程走非機動車道,并已取得了交通部門備案。
菜鳥的無人配送車
雖然“無人配送”從誕生之初就被很多人質疑為“噱頭”,但是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日益臨近,從概念到大規模落地應用似乎并非天方夜譚。據悉,京東計劃將50%的配送變為無人車配送,阿里馬云也表示六七年后無人配送機器人可能替代半數快遞小哥。這一美好愿景能否實現,我們拭目以待。
02
“便利店+快遞代收”衍生新商業模式
如今,小區的快遞自提柜已經屢見不鮮,大大方便了那些不在家的消費者收取快遞。而在一些自提柜普及率不高的地區,“便利店+收貨點”的形式似乎更受青睞。
不少第三方快遞代收軟件提供商,如藍店、熊貓快收等,就看準了這個市場。他們通過為小區里的便利店提供快遞代收SaaS平臺軟件,使便利店在“兼職”收快遞的同時獲得人流,提升營業額。
對于快遞代收軟件提供商而言,除了SaaS平臺服務費、派發快遞分成,還可通過流量變現來盈利。以藍店為例,由于收件人必須關注其微信公眾號來接收收件通知,藍店迅速得到了超過60萬粉絲的關注量,隨之在公眾號上承接家政服務、周末旅游、爆品售賣等廣告投放及促銷業務,增加營收渠道。此外,藍店還將探索幫助門店提高創收等更多商業模式。
快遞代收軟件提供商的商業模式
比起快遞自提柜所需要的場地租金、日常維護費、維修費等投入成本,“便利店+代收點”顯然是更輕型、更靈便的模式,且易于衍生出更豐富的增值服務。
03
“房門口的收件箱”能否成真?
“房門口的收件箱”能否成真?
送貨上門的“臨門一步”也暗藏痛點。
在中國智慧物流研究院2018年發布的《中國智慧物流末端配送趨勢報告》中,調查顯示,當被問到“末端配送最希望出現的場景”時,得票最高的一項是“希望房間/門有專門收貨管道,再也不用蓬頭垢面見小哥”,甚至高于對“超速送達”的期待。
對消費者來說,在家收快遞也有諸多不便,一方面,有時正洗澡、睡覺或是蓬頭垢面不想見外人時,快遞員卻按響了門鈴,時間點很尷尬。另一方面,如今惡性安全事件頻發,很多女性、老人出于安全因素考慮,并不愿意直接開門和陌生人打交道。
這種既希望快遞送到家門口,又不想當面收取的心態,是痛點,亦是商機。
隨著快遞接收業務漸漸成為成為生活小區的“標配”,那些居民樓道中長期閑置的信箱、牛奶箱,是否可以改造為快遞箱?快遞箱又能衍生出什么新的增值服務?這些都需要供應鏈企業不斷探索各種商業模式的可能性,并具備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。
末端配送是直接決定消費者體驗度的重要環節,配送方式不斷推陳出新,讓社會資源趨向于優化配置,既方便消費者,也幫助提升快遞企業的效率,最終實現共贏。
/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